動物園性實驗室一般用于飼養、繁育實驗動物。這類實驗室應具有特定的環境要求和實驗手段,以保證動物的品質和實驗研究的準確可靠性。實驗室布置的關鍵在于人員、物品、動物以及污物進出不能相污染,根據對微生物的控制程度可分為:開放系統、屏障系統和隔離系統。
一、實驗室設計建設要求:
根據國家有關實驗動物的管理規定,動物房實驗室設計在選址上應考慮遠離噪聲、遠離污染源、處在廠區的下風處,同時應有綠化隔離帶,既不能讓廠區影響實驗動物房的環境,也不能讓實驗動物房污染廠區的環境。
實驗動物按照微生物控制標準可分為四級:一級為普通動物(簡稱CV),其飼育環境為開放系統,無空氣潔凈度要求;二級為清潔動物(簡稱CL),其飼育環境為半屏蔽系統,空氣潔凈度要求為十萬級;三級為無特定病原體動物(簡稱SPF),其飼育環境為屏蔽系統,空氣潔凈度要求為萬級;四級為無菌動物(簡稱GF),其飼育環境為隔離系統,空氣潔凈度要求為百級。
目前,國內藥品生產行業用于檢驗藥品質量的實驗動物通常為二級即為清潔動物(CL)。
外圍防護區主要指實驗室建筑外圍的區域。鑒于實驗動物飼養的特殊性,外圍可能需要設監控設備、人員進出的控制、衛生防護帶等。如果設施內從事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動物實驗活動,須考慮設施的安保要求,以及一旦發生意外事故后對周圍控制區域、疏散和救援的需求。外圍的防護主要通過設置柵欄、圍墻等方式實現。鑒于景觀的需求,使用柵欄更顯人性化。柵欄不應低于2米,欄桿的間距不大于10厘米,欄桿要堅固、易于清潔。
二、動物園性實驗室環境標準:
在我國,清潔動物(CL)的飼育環境要求為半屏蔽系統,其具體指標為:溫度18~29℃,相對濕度40~80%,換氣次數8~15次/h,氣流速度≤0.25m/s,系統內壓力梯度20Pa,空氣潔度為十萬級,噪聲≤50dB,工作照度150~300lx,動物照度100lx左右,氨濃度≤20ppm,落下菌數20個/皿。